还有的可能会通过发布委托人的正面帖文,并利用流量点击、频繁转发等手段让这些内容出现在搜索或者评论前端页面,让相关负面信息“下沉”,降低负面信息的曝光率。
对删帖委托方来说,这些手段能够很好的帮助他们消除负面消息。为了呈现一个良好的正面形象,不少官员、企业、明星都都成了“有偿删帖”的助推器,也让这个“见不得人”的职业变得越来越“疯狂”。
在有偿删帖的背后,藏着的是一条组织有序、层级分明的“网络水军”产业链。
在这个黑色利益链条上,最常出现的“客户”是官员、企业和明星。当网上出现关于他们的负面新闻或者帖子时,当事人或者相关人员就会找到“网络公关”,让他们帮忙消除负面消息。
而这些“网络公关”就找到“删帖中介”询问“这种帖子能不能删?”如果“删帖中介”认为帖子可以删除,就会和“网络公关”谈好删帖价格,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收取费用。
随后,“删帖中介”找到电脑黑客和网站管理员,让他们进行删帖。电脑黑客一般通过技术攻破网站后台,进入后台进行删除或屏蔽帖子;而网站管理员就直接得多,可以利用管理权限进行删除。
一般来说,企业或者需要删帖的个人无法直接找到可以删除贴子的管理或技术人员,所以他们必须依赖“网络公关”和“删帖中介”。一个帖子可能转了几个甚至十几个中介,才找到能删帖的“管理员”,而每转一次手,中介都会加上几百元的“手续费”。
可以说,“网络水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获取的收益是相当可观的。毕竟,对于有些人或者企业来说,花钱就能够解决的事情,没有必要闹得沸沸扬扬。而“网络水军”就在他们这种心理的滋养下,活得恣意潇洒。
曾有人通过黑客技术帮人删帖和做中介获利780多万元,不仅为自己添置了奔驰车,还在家乡最繁华的地段购买了一处豪宅。还有从事删帖的人员说,“全国每年这个产业的规模数以亿元计,从业人员数以万计”,而自己两年内赚了15万,在行业内是算少的。
当“网络水军”通过“有偿删帖”尝到甜头之后,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单边删帖带来的利益营收。抓住客户急于删除负面消息的心理,“网络水军”开始了“自产自销”,通过一边删帖,一边发帖,来获得持续的删帖费用。
他们会事先开办许多雷同的小网站,在一个网站上专门发一些负面消息,并留下联系方式,等人来找他们删帖。有人找到他们删帖后,就等同于这个负面消息可以为他们盈利,于是他们将同一个负面消息,转移到另一个小网站上,等着下一次的收钱。
这样的“自产自销”还和敲诈勒索联系在一起,被敲诈的往往都是知名企业、明星等。这些被敲诈的对象大都有两个特点:一是有钱,二是看重自身形象,为了维护自身声誉,往往都会选择花钱消灾。
知名乳制品企业“君乐宝公司”也曾遭遇“有偿删帖”敲诈。2018年间,有人在其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上多次发表关于君乐宝的负面文章,并前后三次向君乐宝公司索要14万元删帖费。
起初,君乐宝出于“宁愿花钱消灾息事宁人,也不愿自己苦心经营的品牌受到损伤”的心理,对敲诈行为忍气吞声,向其支付了相关“费用”。但敲诈行为并未停止,反而胃口越来越大、敲诈的节奏越来越快,在意识到这将会是一个无底洞之后,君乐宝公司选择了报案。
这样的“有偿删帖”,对于被敲诈的对象来说,是形象和金钱的损失;对于那些正常表达意见,却被判定为“负面消息”而导致言论被删除的普通人来说,就是个人权力遭到了野蛮的侵犯。
由删帖客户、中介、管理员构成的完整产业链,不断侵蚀着完整的网络空间,一个个表达意见的帖子在别人手里变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大众的话语权遭到了无情的阉割。
同时,如果“有偿删帖”盛行,那么说明这个社会潜藏着无数阴暗不堪的交易。要知道,删帖就相当于是扼杀了“平等发声的机会”,曝光阴暗就变成了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