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学生如何成了海尔消费金融的催收对象的?这一切,都要从“原画兼职”说起。
在抖音、B站、中职通上等平台上频频出现这类的广告:“每天学画一小时,在家也能轻松月入过万”。很多大学生表示,想学习原画赚点生活费,最后却连生活费都被榨干了。
陆羽是一名大二学生,大学的专业是动画专业。她在抖音上看到一条原画兼职的广告,引起她的注意。
陆羽在抖音上留下了联系方式。过了两天,就有一家名为声氪教育的培训机构联系了她。
据陆羽了解,该培训机构的原画课程学费为10680元,先缴纳200元的报名预定金,剩下的学费可以分12期支付。
在陆羽犹豫时,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解释,这个是助学贷款,满20岁就可以申请,没有利息的。
工作人员还发送给她一个二维码,并教她填写申请贷款的资料,“职业填无业,学历填高中。”
就这样,在该工作人员话术指导下,陆羽被包装成一个“无业青年”,从海尔消费金融申请到贷款,此后根据协议,该笔贷款直接打入到培训机构的账户中。
后来,上了几天课,陆羽就发现不对劲,声氪教育承诺的直播课却成了录播课,而且录播的课程还是前两年录的,课程质量很差,老师也非常不负责任。
陆羽找到声氪教育协调退课并解除分期,经过多次的协商,声氪教育同意替她偿还70%的贷款金额,双方签订了退款协议。但是后来,声氪教育却没有遵守承诺的偿还陆羽的70%贷款金额,只是帮陆羽偿还了一期贷款就没有再打过款。
现在,陆羽因为贷款逾期,每天都接到海尔消费金融的催收电话,让她感到压力非常大,无奈之下,她只能踏上维权路。
与陆羽经历相同的还有大一学生小林。在几个月前,声氪教育的工作人员在微信联系他,并告诉他只要学习了简单的描线,就可以接单赚钱,还给小林发了一些老师的作品截图和其他学员的订单截图,小林心动了。
与陆羽一样,小林也被声氪教育的工作人员包装成了一名“无业人员”,从海尔消费金融申请到7680元贷款。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小林没有接到所谓的外包单,对此,声氪教育的工作人员给出的理由是画得不行,后来就拉黑了小林。
小林只好拨打12345投诉,之后声氪教育同意扣除30%的费用后退还学费,到了约定的打款日期,声氪教育却以“公司财务支出有问题”、“没钱”等理由搪塞推脱。
现在,小林每天也和陆羽一样,会接到海尔消费金融的催收电话,他感到压力非常大,非常地无助。
据信息显示,声氪教育隶属于成都声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内明确不可经营涉许可审批的教育培训活动。
声氪教育的大股东为成都轻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据了解发现,其大股东同样因套路“培训贷”问题被频繁投诉,其也是海尔消费金融合作的培训机构中的一员。
在黑猫投诉网站上,仅7月,关于海尔消费金融套路“培训贷”的投诉就超过了320条。
投诉内容涉及的培训机构多达十多家,除了上述两个培训机构外,还有涵品教育、龙呈教育、百越课程等,涉及到的培训课程涵盖了平面美工、视频剪辑、原画等多个领域。
与海尔消费金融合作的十余家培训机构,都因套路“培训贷”而被频繁投诉,这也不免让人质疑海尔消费金融在选取合作伙伴时,是否采取相应的风控措施,进行了合规筛选。
据一位曾在轻备学院就职的老师透露,“(公司)里面99%以上的人都是销售和班主任,老师的工资一般只有三、四千,学生交的钱都被老板和销售分了。”,“他们还用录播当直播上,不仅骗学生,也压榨老师,就想空手套白狼。”
另一位曾在原画培训机构就职过的老师表示,“这种培训机构选老师时只会选会“吹牛”,不看重老师的绘画能力,通过‘温情、PUA、画饼’等套路话术让学生在头脑发热办理贷款。”
资深的原画从业者吴毅表示,外包的画,一般是游戏研发公司做不完才包出去的,对专业要求很高,实体班学习四个月顶多也是实习生的水平,入行起码三年,靠公司渠道才能接到外包。
3月30日,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其2021年财报,其中披露了关联企业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1.91亿元,同比上升55.28%。这些培训机构已经成为海尔消费金融的流量入口,海尔消费金融净利润率的增长,离不开其“培训贷”业务的扩张。
但海尔消费金融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似乎忘记承担起风控的责任。
经过几年的整顿,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已经趋于规范,但海尔消费金融依然能够精准“踩雷”,成为了此类培训机构套路招生的“帮凶”,其风控是否到位,值得追问。
自2016年起,监管部门就陆续发布多项政策,整顿校园贷乱象。2021年3月,监管部门注意到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诱导性营销,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学生陷入高额陷阱的现象。
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在上述套路“培训贷”事件中,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会通过教授话术等方式,将大学生包装成“无业人员”贷款。但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金融机构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针对套路“培训贷”事件,有消费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士表示,“现在的消金机构都会通过姓名和身份证信息,在公安系统联网核查。在验证身份的过程中,职业这种由用户填写的信息其实很‘主观’,所以通常会通过核验年龄等方式,严控在校大学生贷款。”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普遍面临一大难题,就是无法获取学信网的信息。海尔消费金融曾向媒体表示,其会明确告知用户不向全日制在校大中专学生群体发放贷款,并要求23周岁(含)以下的成年用户签订《非学生承诺函》。
但从处理客诉的态度和方式可以看出,海尔消费金融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
陆羽提供的录音显示,多次向海尔消费金融的催收人员表明自己学生身份,并向催收人员说明被培训机构诱导贷款的情况,但海尔消费金融方面依然反复催收,不负责任地让用户推向培训机构和监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