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留言请求帮助,该网友表示,今年1月20日,接到陌生电话邀请参加一场宣称“新项目、高收益”的招商会,台上的老师说巷电是新产品,收益很高,公司的实力有多厚,正准备上市,现在现场签市级代理商到时可以成为公司股东,该网友听了还不错,在现场还真有一些人在签,招商会老师说还剩最后2个,没签就后悔,该网友当时就以为是套路,正准备离开的时候,碰到一个刚签好的人跟该网友说,这么好的收益6万就行,而且保证金还可以退。
“我就跟他说真是这样就来签,就这样子合同也没怎么看,对方说上面的老师说的那么清楚还看干嘛,签了赶快交款,到春节后就把20台设备快递过来,对方说的跟合同有出入,我就觉得不好,要求退款,他们不同意,就拖到现在。”该网友吐槽道。
据公开信息显示,中惠巷电就是深圳一家专门做隔空充电的厂商,经过多年的发展研究,隔空充电技术也得到了重大的突破,从之前的隔空1.5cm到现在的隔空4cm。巷电通过独具慧眼的调研,发现虽然现在无线充电的设备和产品很多,但是人们外出根本用不到无线充电。于是中惠巷电将“共享”理念和“无线充电”理念结合起来,研发出了共享隔空充电新型产品。
听起来不错的项目,为何会屡遭投诉呢?据国电子商会旗下消费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就有不少消费者投诉,6月24日,消费者反映,本人于4月25日接到电话说是中巷隔空充电在4月28号下午2点半于中山希尔顿酒店召开代理商会议。28号下午来了一百多人,在门口做登记,发号牌,手机静音,不准录相等等。会议开始后主持人鼓吹其隔空充电技术如何好,获得几百项专利,投影其技术大拿人像等等,接着说其公司在其它城市取得辉煌成果,代理其公司产品后如何获得丰厚回报,投影些资料说明其产品如何好,在人多聚集的地方使用率高,一天一个代理商的流水就有好几千,一年赚一百多万都不是问题,说只要交6万元保证金就可以成为城市代理商,且其产品可以无限制给代理商铺货,代理商只要找商家铺设即可,而实际后来就给代理商二十台设备,二十台设备铺完后每台设备需每月有三十次的使用率才会发后面的货,微信沟通无结果,电话沟通推脱。此举与开会时所讲内容严重不符,涉嫌套取代理商保证金。在此向广大人们申明,广东博易万联科技有限公司涉嫌欺诈,要求其退还保证金。
6月28日,还有消费者投诉反映,2022年2月21日,在甘肃省武威市建隆大酒店,名为中惠巷电的招商发布会开始,来了好多人,上面有讲师,通过一个多小时的宣传,就隔空充电项目和传统共享单车,还有其它的充电宝行业,进行了一系列对比,最后说前景多么多么好,市场份额多么大,未来趋势多好,还说国内所有的国产汽车都用的他们的技术,就连冬奥会也有他们的产品等等,最后,又说只有5个代理名额,抓紧时间现场签单,说什么设备是免费的,为了做市场怎么怎么样,前期属于红利期,后续公司要上市,总之说了一大堆好话,感觉这个事情就是千年不遇的大好机会一样,只要做成了就是躺着赚钱,在诱惑面前,我最终选择了信任,尝试一下,在当时的夸大宣传下,真的还当成了机会,所以,就交了个定金,然后把合同签了,然后晚上姓赵的一个人联系了我,说是公司财务,催促我把余款交了,收款单位是甘肃普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第二天,我和朋友商量了一下,决定不做这个事情,可是,公司相关负责人就是左右推脱,到今天为止,现在发信息也不理睬我,装作看不见,我那钱是用信用卡刷的,本来条件不好,现在是雪上加霜,我没有发一台设备,但是却不能给我退钱,刚开始说是他们找别的联营商代替我,然后就退钱给我,可是,这么久了,到现在几个月了,发信息却不回了,无奈之下,只能投诉维权了,打开百度,原来才知道受害的不止我一个,全国有那么多,试问,良心何在?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怎么能滋生出这样的公司,到处坑害老百姓,希望有关部分能为老百姓解决这样的问题!
面对消费者的愤怒以及投诉,“中惠巷电”不仅不闻不问,面对自媒体的曝光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自导自演。
今年6月3日,打传防骗发布《“中惠巷电”无线充电项目引众怒:“挂羊头卖狗肉”致消费者订金难退》一文,旨在为维权的消费者发声。
6月22日,自媒体品谈资讯事(IP显示湖北)发布《“黑公关”缠上挣电无线充电,让法治成为自媒体的“底色”!》。文中提到,近期,在上海市,一家手机无线充电运营企业“挣电”就被多次敲诈。据调查发现,该企业自5月起被一个“黑公关”团队盯上,该团队起名为“打传防骗”“百晓生反传防骗”“反传联盟008”“百晓生道破盘界”“叶孤城道破盘界”“中企舆情观察”等,他们高举“反传销”“反诈骗”的旗帜,猛的一看还以为是政府专业打击传销的宣传部门,文章及标题内充满揭秘、警惕、曝光等吸人眼球的字眼,但其实属于个人的账号,因为要敲诈的对象不同账号还多次更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文中还出现了“有偿删帖”的收费、打款截图。令人不解的是,既然“中惠巷电”“挣电”是无辜的,那么,打款截图为何要打马赛克呢?而且保留证据直接报警不就行了,为何多此一举借不知名自媒体反咬呢?此外,既然打款了,为何有关信息还在呢?漏洞百出的洗白,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很可能会产生更大的舆情。
再者,文中为何不提广大消费者在权威投诉平台反映的相关问题,难道消费者的利益跟自媒体的曝光比起来,究竟孰轻孰重?与其绞尽脑汁辩解,不如老老实实做好售后服务,坑骗消费者的行为,终究逃不过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