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盘骗局曝光!
网络套路揭秘!

为啥这么多APP在卖冰丝内裤?冰丝内裤男士好吗?

【黑话连篇】
该栏目更多的是揭露事件或对事件的看法,以达到让人精神升华的目的。

 

当拼多多在乡镇冒头的时候,我身边的亲戚朋友三天两头在家族群里发拼团、砍价的链接。等拼多多开始走高端路线的时候,家族群也开始回归清净,除了三舅姥爷隔三差五的正能量视频问候。
 
我一度以为大家已经腻了网购,开始转投地摊经济的怀抱。其实不然,当我和我妈深入交流之后才发现,如今中老年人网购的经验可比年轻人丰富多了。
 
虽然在线支付不熟练,搜索功能也不太会用,但中老年人有中老年人的玩法,他们总能找到自己的路。比如玩一玩二类电商啥的。
 
 
冰丝内裤和中年秃头
 
虽然今年的经济形势不是很乐观,但和去年比起来,今年网购的人数增加了1亿。别的我不敢肯定,我妈肯定包含在其中。
 
毕竟疫情期间在家无聊,教爸妈玩手机大概是每个年轻人都会做的事,于是乎,我妈就这样学会了网购。
 
虽然网购的确很便利,但以爸妈几十年的购物经历而言,买东西就是要摸一摸看一看才知道好不好。像网上的商品,通常展示图上都写着以实物为准,这种就不得行。
 
于是爸妈开始偏离网购的常规路线,不再按照我们给的方式来进行操作。在各种新闻客户端、小程序底部以及短视频平台里,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心头好。
 
只有货到付款的网购,才能入得了爸妈的眼。
 
二类电商又叫信息流电商,平时刷新闻、刷视频都见得着。百度、腾讯、搜狐、网易哪哪都有,跟杂草似的,存在于互联网的每个犄角旮里,支持货到付款和在线支付。以各种酷炫的广告为根基,瞄准中老年群体,专门打造爆品。
比如爸爸首选的冰丝内裤,妈妈最爱的碎花长裙,三舅姥爷没事就爱来两口的小酒,表弟用来自我激励的成功学书籍。
 
甭管是低调奢华还是高端大气,只要用了都说“巴适得板”。
 
大家都觉得二类电商蛮靠谱,原因就在于【货到付款,不满意能拒收】。
 
为了提高签收率,一些卖家还会很贴心的在快递到之前打电话提醒,记得验货记得收快递,不满意及时联系等等。

%title插图%num

来自电商在线

 
虽然东西不见得比淘宝京东好,但就冲人这服务态度,中。
 
爸妈觉得客服小妹亲切体贴,就算东西有点小毛病,只要不妨碍使用那都不叫事。买东西就是买个态度嘛,得相互体谅,将就一下也行。
 
通过查询数据发现,不管是百度、抖音还是今日头条,广告投放排前三的不是男装就是男鞋。
 
可见咱爸翻身了,这么多年来终于掌握了穿衣自由,成为村头老年F4成员指日可待。
 
苏宁易购8月的时候发过一条日报,叫《秃了头的中年男人想买条冰丝内裤》,里边写着气温升高之后,35岁以上买冰丝内裤的男性增加了320%。
%title插图%num
来自苏宁易购
 
除了苏宁,其他各大平台的冰丝内裤也同样卖到飞起,和冰丝内裤热度一样高的还有各种防脱发洗头水和增高鞋垫。
 
防脱洗发水这个很好理解,人到中年都逃不过秃顶和发福的命运,这大概是大自然的馈赠。
 
至于增高鞋垫,通常大家只看不买,这可能是出于男性奇怪的尊严吧。毕竟169和170 的差异,靠发型也能搞定。搞个增高鞋垫太尴尬了,被老婆发现更尴尬。
 
其实不管是一类电商还是二类电商,每个人看到的商品都是不一样的,专人专项嘛。因为大数据会根据用户画像选择他感兴趣的商品进行推荐,这样才有成交的可能性。
 
但习惯了自主搜索,我从前还真没留意过这类卖货广告。
 
做爆品才是硬道理
 
如果不是爸妈介绍,我根本不知道二类电商的存在,也不知道原来这玩意居然那么火爆。
 
我妈说她买的每样东西都是爆款,她买啥邻居就跟风买啥,为此她已经跟我吐槽过不下五遍了,但隐隐的又有种自豪感,觉得自己引领全村风尚。
 
我没好意思跟我妈说,在大数据眼里,你和村里的其他大妈都是一样的,一样的审美、一样的消费习惯,来自于同一地区,同样的年纪及上网习惯。
 
大家都归属于同一用户画像的A1与A2,所以接收到的都是一样的新闻,一样的广告。

 

%title插图%num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二类电商的展示方式了,如果说淘宝京东这类购物平台是个大超市,那么寄生在各种社交、新闻平台的二类电商就像是地摊经济。
 
活动性强、方式灵活、而且只专注单一品类,唯一不同的是没有城管追,毕竟是交了广告费的。
 
去超市买东西大家都是自己主动去问、去找想要的商品,但是地摊都是摊主卖啥你买啥。这就像极了一类电商靠用户主动搜索,而二类电商纯被动展示。
 
而且二类电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只做单品,煎饼铺子摊有的可能还会卖个凉面什么的,但二类电商展示啥就是啥,买冰丝内裤的页面里肯定不会出现防脱洗发水。

 

%title插图%num

 

 
点开广告就是下单的落地页,下单就送货,你可以选择在线支付也可以选择货到付款。对广大大爷大妈们来讲,这种购物方式,靠谱。
 
由于不依赖任何购物平台,二类电商的交易链条相对比较短:商家选货-对接供应链-广告投放-买家下单-卖家发货-快递收钱。
 
二类电商的商家直接对接厂家,甚至有的自己就是厂家,无需通过购物平台开店,也就省下了一大笔服务费。最大支出在于广告,而决定成交量的关键也就在于广告的触达率。
 
看广告的人越多,消费冲动越大,那么成交率越高。像极了早年间的电视购物,只要你投广告的平台够大,销量一定会高。
 
但是由广告促成销售的方式有一个缺点:为了促成交易,卖家会可以夸大或者伪造卖点,说白了就是名不副实。

 

%title插图%num

 

而广告创造的通常都是冲动型消费,比如买瑜伽环、健身器材这类商品就是典型的冲动消费,复购率极低。
 
看着广告里的靓仔,每天举举铁就能拥有八块腹肌,试问哪个大老爷们不心动,实际上等东西到家,最多也就新鲜个一两周,热乎劲一过,还不是放在家里吃灰。
 
就算一次卖1万单,但是除去前期的广告投入和维护成本,实际上赚到的钱也并不多。只有爆品才能赚钱是二类电商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如果没有复购率也是白搭。
 
说白了这就是资本的游戏,也是各种贩子们的游戏,厂家在局中并不主导话语权,因为商品局限性大。
 
贩子们都是什么火卖什么什么赚钱卖什么,由于二类电商做的就是单品页,没有店铺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店铺属性,卖情趣用品和卖贞操带是不冲突的。
 
但厂家不一样,比如内裤厂那就只能卖内裤,就算充气娃娃卖出天价也和你没什么关系。而且有些商品是存在季节属性的,比如冰丝内裤和太阳眼镜,这种东西夏季才有需求。谁大冬天的穿冰丝内裤啊,凉凉。
     %title插图%num
冰丝内裤:夏季永恒的爆品(来自知乎wolf郎  )
 
不过服装、日用品、茶叶一直稳居畅销品榜单,根本不需要担心销量问题。只不过做的人多,竞争也大,赚钱的机会相对也小一些罢了。
 
其次,数据显示二类电商成交率高的商品,价格区间通常集中在0-99元,高于199元的商品,成交率会越来越低。
 
虽然说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并不缺钱而是缺消费场景,但消费习惯未养成之前,想让他们通过一个广告去买几百上千的商品还是很难的。
 
二类电商还有一个弊端就是拒收率高,毕竟是靠广告打开市场,如果商品和实物差的太大,拒签是必然的。

 

%title插图%num

 

 
为了保证签收率,二类电商玩家需要在花更多人力物力进行稳单、处理售后及投诉。这么算下来,前期投入也小不了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就是,由于二类电商主要依赖货到付款这一交易形式,于是和快递公司搞好关系是重中之重,因为快递费越低,配送时长越短,资金回笼的周期越短。
 
这场资本的游戏里,并非是舍得砸钱就一定能赚到钱,也并不是产品质量好就能赚钱。赚钱的人都是懂游戏规则的人。
 
什么样的广告最抓人心?怎样的定价成交更高?广告平台无法处理的售后该怎么解决?每个平台适用的广告素材有什么区别?这些都是经验,也是能力。
%title插图%num
来自EDX二类电商情报
 
对消费者而言,同样的商品,当然价格越低越好。但对卖家而言,低价和好货就是一个悖论。因为成本决定售价,体量决定议价能力,小而精的东西肯定贵,粗制滥造才会便宜。
 
但消费者并不总是认同这个观点,在消费者的眼中,同样的商品,你卖的贵,你就是奸商。消费者无法从广告区分商品的好坏,也不知道你在售后和快递上的投入,他们认为了价格代表一切。
 
于是做二类电商的人,有人投机取巧月入百万,有人命不逢时亏光钱只能黯然离场。但二类电商依然是有前景的,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事物,还有大把中老年人至今没有网购过,这些都是潜在的消费群体。

 

%title插图%num

 

习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中老年人,好不容易学会了用微信聊天,网购的热潮怎么可能少得了他们。
 
百度的信息流,腾讯的枫页和广点通、快手的金牛以及字节跳动的巨量鲁班,这些都是二类电商的阵营,只要你打开相应的平台就能在找到购物的入口。
 
二类电商逐渐火爆,并且会越来越火爆,万物皆可生意的时代,总能找到客户。

我们常说想要获得一个人的用户画像,需要综合他在不同平台留下的信息。比如社交网站喜欢和什么年纪的人聊天,经常关注哪类新闻,外卖喜欢吃什么之类。用户画像越清晰,匹配的信息越精准。
 
于是我综合了一下百度、微博、搜狐和网易、腾讯新闻给我推送的不同广告:
 
网易:网游、奥迪、家装、专利代写、一点点加盟、月嫂、伦敦置业以及秃头植发
搜狐:网游、翡翠、海外移民、植发
腾讯:炒股、祛痘、相亲、旧房改造
百度:减肥、GUCCI、家装、五菱汽车
微博:QQ星、成人高考、奶粉、孩子写作培训班、整容、植发
 
根据不同平台给我推送的广告,我大概能得出我的自己用户画像:
 
人到中年,有点小钱;有车有房,还有家店;
头顶精光,貌若无盐;家庭不幸,大腹便便;
爱打网游,毫不收敛;带坏孩子,前途有限。
唉,实在可怜!
 
这用户画像,是我?我,请月嫂?买奥迪?移民?伦敦买房?整容?植发?
 
这是逗我吗?推个网游就算了,好歹我还会玩一下。给我推孩子补习班是几个意思,我一黄花大闺男,婚都没结,上哪弄个孩子去啊。
 
这就给忘了我们一个启示:
 
如果你想做二类电商,那就准备好钱和失败的可能;
如果你想用二类电商买点东西,那就做好商品与实际不符的准备。
 
在一个新生的市场里,高价卖不出去,低价赚不了钱。真实的广告没有吸引力,夸大的卖点没有复购率。
 
按照二类电商目前的玩法,培养用户习惯的路,道阻且长。在各种乡村版的购物App和社交电商的围攻下。
 
这种烧钱的游戏,还能搞多久?
 

老黑。

 

猜您喜欢: